美国为什么要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1年,美国在遭受“9·11”恐袭后发动阿富汗战争。根据拜登政府的计划,阿富汗战争将在2021年9月11日彻底结束。
拜登是在白宫条约厅就阿富汗撤军问题发表讲话的。这里也是前总统小布什当年宣布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地方。拜登也直言,“我已是第4位统领驻阿美军的美国总统。我不会把这个责任再交给第5位总统了。”拜登发表讲话地点、结束战争时间的选择,象征意义极浓,这是一种对国内民意的交代。
特朗普政府与阿富汗塔利班签署的协议是剩余美军和北约军队将于2021年5月前撤出,但实操难度高。定在今年9月11日,意味着撤军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同时拜登政府也可以向美国国内民众宣扬自己“按期”完成了这一重大工作。
在这20年里,有2300多名美国军人丧生,数万名美国人受伤,无数阿富汗人伤亡,纳税人花费了超过2万亿美元。
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占领了阿富汗,在抵抗了统称为“圣战者”的武装分子后最终撤离。奥萨马·本·拉登就是其中之一。美国向这些反苏势力输送武器和帮助。
但在苏联解体后的权力真空中,塔利班在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的领导下成立,奥马尔希望创建一个伊斯兰社会,将外国影响驱逐出这个国家,到2001年,他们几乎控制了整个国家。
为什么美国首先要入侵阿富汗?“9·11”袭击美国的是国际恐怖组织“基地”组织,而不是阿富汗的塔利班。1996年,本·拉登逃到阿富汗,富可敌国的拉登向塔利班提供金钱和武器,而塔利班则为拉登和基地组织提供庇护以躲避美国的追杀。
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并没有立即发动对阿富汗的攻势,而是向当时的塔利班政权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移交本·拉登。在遭到塔利班的拒绝之后,小布什才最终决定发起所谓的反恐战争。阿富汗战争,也在同年10月7日正式爆发。
美国在塔利班倒台之后的驻军计划已经不仅仅为了反恐这么简单,更像是在暴露美国真正的意图。阿富汗拥有的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一个位于欧亚大陆核心地区的山地国家,具备了众多成为完美的战略力量投放基地的条件。
小布什奉行的是十分直接的美国利益至上原则。在“9·11”事件的反应上,小布什的想法一如当年的罗斯福——“谁打了我们,我们就打回去”。不过,这次的对手显然没有当年的日本人那么经打,没想到塔利班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击垮了。在发生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布什的认可度跃升到85%以上,并且在攻击后四个月里维持在80%—90%的比例。
但是,就美国的政治制度来说,总统要维持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是需要得到国会支持的。那么,为什么美国国会会这么长时间地支持这个看起来意气用事的行动呢?
原来,在小布什的任期内,美国国会主要由其所在的共和党把持。而共和党的选票基础,则主要来源于如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和商业团体。到2014年为止,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一共花费了6000多亿美金,而这些资金的去向,毋庸置疑,大多数最终都进到了与军事相关的大型企业、公司当中。认为有利可图的商人们自然乐意见到共和党以及代表该党派的总统能够连任。而基于此选票基础的共和党,自然也愿意拉长战线。
当时,小布什以“邪恶轴心”一词指代伊朗、伊拉克等中东政权。显然,对于这些和美国不亲和的政权,美国政府是一直想借一个机会将它们敲打一番,而“9·11”事件正好就是一个所谓的“天赐良机”——以回应恐怖袭击为借口,出兵阿富汗,反恐的同时在中亚地区形成一定的军事存在。
于此,美国便能随时以反恐之名威胁到诸如伊朗、伊拉克等国家。而在这之后,最惨的莫过于伊拉克:2003年,美国借由近似“反恐”的名义发起了伊拉克战争。不同的是,美国这一次的目标是看得见的资源——石油。
踏入阿富汗那天开始美国就走进了死胡同
阿富汗战争起始于震惊世界的“9·11”恐袭,也拉开了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的序幕。20年的阿富汗战争结束在即,一些国际舆论认为,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将会走向终结。
实际上,美军撤离阿富汗只能代表着美国这一次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宣告结束,但远不能代表美国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停止战争行动。
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基本摧毁了“基地”组织并击毙其头目本·拉登,拜登也想从这一点出发,证明该战争已经获得了基本“成就”,从而说明美军撤出阿富汗已经“水到渠成”。但舆论看在眼里,20年间,美国一度在阿派驻10万士兵,战火导致3.8万名阿富汗平民和超过2300名美国人丧生,美方耗资也高达上万亿美元,并对阿富汗所在地区局势产生了极为深远的结构性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美国依旧认为在叙利亚、伊拉克、北非等国家和地区存在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目前尚未看到美国会在这些地区停手。
美国国内也有人批评说,此时美军撤离阿富汗是主动放弃美国号召力的行为。实际上拜登已经在14日的讲话中做了一定的回应。总体来看,拜登是从美国国情和其个人的看法出发,认为有必要退出阿富汗,不想在此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
这场“美国历史上最漫长的战争”,像巨兽一样吞噬了美国逾2万亿美元。而今天的阿富汗,却并未成为美国口中那个“民主、自由”的国家。
考虑到美国当年出兵时,阿富汗人均GDP不足200美元,这2万亿美元砸下去,溅起的水花绝不会小。可事实上,美国这钱都花哪去了?
据2019年12月《华盛顿邮报》公开数据,美国投入1330亿美元用于阿富汗“重建”,其预算已超过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这里面有870亿美元用于训练阿安全部队和警察,然而,据受访美军爆料,这些受训人员中有一半是“塔利班分子”。
自2014年总统选举开始,阿富汗一直游走在爆发族群内乱的边缘;2014年9月,“伊斯兰国”(IS)进入阿富汗后,扩张势头颇为迅猛;经过美国近20年的“艰苦作战”,如今,在阿富汗总体政治格局中,塔利班势力已快占据半壁江山。
更有甚者,2020年,美国还以阿富汗未能产生“包容性政府”为由,削减了10亿美元的对阿援助。可以说美国试图在阿富汗复制自身“民主”模式的努力彻底告吹了。
其实,从美军踏入阿富汗那天开始,他们就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阿富汗原本的社会结构里不是没有民主元素,部落长老们虽有很大权威,但他们皆由部落大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历史上的阿富汗王国,国王基本上可视作各部落认可的“共主”,多数部落都依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治。
问题来了,有民主萌芽做基础,有美式民主当教师爷,阿富汗咋就学不会?这就要从教师爷的私心说起。
美国出兵阿富汗,是因为当年塔利班包庇“9·11”事件主谋本·拉登和其麾下的“基地”组织。可等美军打垮了塔利班政权后,却并未尊重当地民众自由意志,反而盘算用美式民主在该国建立一个亲美的世俗政府。
为了这个算盘,美国在台面上给出一堆援助,找来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和承包商去“教化”当地民众,“物色”政治人物,甚至帮着“民主政府”培养军队和警察。
可“亲美”政府在当地受欢迎吗?《纽约时报》曾援引美国国务院官员表态称,美国想以自己为模板构建一个新的“民主阿富汗”,但在以部落主义和伊斯兰教法为基础的阿富汗,“这根本无法做到”。
于是,用以包装“民主”的美元和枪杆子逐渐转向选举舞弊,用以支持当地发展教科文卫事业的美国援助,开始转向枪炮、飞机。受美国支持的政治人物靠武力护住了自己,同时支持美军在自己国土上继续施行武力,逐渐为其他政治力量所仇视。
这20年来,阿富汗各部落间的分歧从来就没缩小过,反而有点越来越大的意思。
阿富汗局势会在美军撤走后更乱
就美军撤离阿富汗一事,外界最为关注的便是这会不会是阿富汗和平时代的开端。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王世达认为须谨慎观察,甚至阿富汗局势的变数会在美军撤走后增大。“一是塔利班表态一直不算清晰,从没说出个子丑寅卯,也尚未愿意与阿富汗政府作出实质性妥协;二是阿富汗现政府具体有何打算和安排也不明朗。”
阿富汗总统加尼表示,阿富汗政府尊重美国政府有关今年9月11日前撤出驻阿美军的决定。他在与拜登的通话中表示,将在阿富汗和平进程中继续与美国及北约保持合作,阿富汗国防与安全部队完全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王世达指出,我们之后要关注塔利班内部高层与中下层指挥官之间是否会出现分歧和分裂。因为这种分裂可能会导致一些中下层指挥官铤而走险,发动一些暴力活动。
对于阿富汗未来局势走向,王世达表示,“最重要的是,美国、北约军事力量撤离代表旧秩序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而新秩序又难以迅速建立。某种意义上的‘真空’容易招致一些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再度进驻阿富汗。”
事到如今,美军已准备灰溜溜地打包走人,可美国反思了没有?
阿富汗战争消耗了上万亿美元,再不“节流”可不行。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阿富汗战略位置固然重要,但基于美国当下的国内情形,“休养生息”也必不可少。还有白宫口中的“处理海外其他优先事项”,这边把烂摊子一扔,那边集中精力、拉动盟友“面对日益增强的、其他竞争势力”,何乐而不为?
有美国网友在社交网站上留言:“美国的权贵阶层已从战争中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阿富汗战争为国防承包商和美国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这是美国国内政治结构的客观实际造就的,想改变,就需要美国对自己的内政动大手术,可这能做到吗?
20年战争,一朝撤军,留下一副烂摊子。遗憾的是,这才是一个真实的美国。美国从不讳言将本国利益放于第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别官员甚至近日强调,世界秩序“由美国主导创立、为美国利益服务”。
当年去阿富汗制造烂摊子是为了美国利益,近年来扩大烂摊子还是为了美国利益,现在扔下烂摊子,照样是为了美国利益。
为了对付中国撤军,只是美国找的理由
从阿富汗撤军是基于外交和可持续援助政策的困难但必要的步骤。拜登看到三位总统为美国在境外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但却陷入了旷日持久的血腥战斗。现在担任总统后,拜登决心避免同样的命运。
拜登认为,针对塔利班的战争对应对更大的威胁构成了阻碍。自2001年9月11日以来,恐怖主义的威胁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恐怖主义的威胁已通过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冲击事件表现出来(注:2021年1月6日,本来是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举行联席会议确认拜登当选总统的大日子,然而,大批特朗普支持者拥入华盛顿特区,暴力冲击美国国会大厦,导致现场一片混乱)。
拜登认为,2021年的威胁和挑战与2001年的挑战完全不同,美国需要集中精力和资源应对更为严峻的挑战。
今年4月,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北约布鲁塞尔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美方决定称,从阿富汗撤军让美军和其北约盟友能“集中精力应对未来其他一些更危险的威胁”,然后他提到,“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
实际上,撤军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能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似乎也模糊不清。美国离开最终可能会削弱而不是加强美国对付中国的战略手段。
可以看出,为了对付中国和俄罗斯而撤军,是美国为自己从阿富汗撤军找的最体面理由。
拜登与美国传统盟友的领导人保持距离,特别是与沙特和以色列的领导人,他没有采取任何步骤发起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和谈,这与他的许多前任上任后都决定成为为中东带来和平的总统形成鲜明对比。
拜登以数十年的经验来到白宫,观看其他总统的成败,并明确表示,他正在尝试从他们的经验中学到教训。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安全分析师安东尼·科德斯曼认为,美国从不存在“巨大的美国利益”的地区撤军,将具有“巨大的战略利益”。他补充说,最糟糕的是,阿富汗只是对美国及其盟国利益的许多潜在威胁之一。
因此,撤军有3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转移阿富汗的负担,将目光集中在阿富汗之外的任何极端主义活动。第二个是释放美国资源,应对该地区以外的许多不稳定和极端主义以及可以使美国资源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心。第三个好处是,阿富汗问题将成为美国撤军的一个例子。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标志着美对外干预战略的新时代?》;人民日报,《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留下这烂摊子怎么算?》;陈孟统,《拜登谈阿富汗撤军:是时候结束这场“永远的战争”》;参考消息,《撤离阿富汗为腾手对付中国?》;孙宇挺,《小布什总统获悉9·11事件时是什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