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危急关头
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后,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空前高涨,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和巩固。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极大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力的统治,也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恐慌。
1927年时,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已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最大的工业城市。这里有300万人口,80万工人。中共中央长期驻在这里,就是想以这里为中心开展工人运动。在上海,周恩来连续组织了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终于在1927年3月的第三次起义取得成功,2000多人的工人纠察队迎接北伐军东路军入城。
蒋介石随后也到了上海。蒋介石的反共立场,此时也已是“司马昭之心”。赴上海之前,在蒋介石的指挥或授意下,江西爆发了一连串针对共产党的暴力事件。国民党右派破坏国共合作,到了图穷匕见的紧要关头。
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对蒋介石的某些阴谋活动有所觉察,但想努力加强工人纠察队,力图稳固革命成果。3月下旬,陈独秀致信中共上海区委,提出“要缓和反蒋”。4月5日,由陈独秀起草的《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在《申报》上发表,称国民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