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刚一爆发,日本便登陆山东与德国军队开战,德国军队战败,向日军投降。紧接着,日本替代和抢占了德国在青岛的殖民统治和在山东的一切特权。不仅如此,日本还强令中国签订“二十一条”,不仅要把山东和东北变为它的殖民地,还企图把中国的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把整个中国变成日本的“附庸国”。
接到“二十一条”后,袁世凯曾派外交总长陆征祥与日本谈判,最先想用拖延的战术,后来又想借用舆论施加影响,都没有达到效果,最终,袁世凯只得答应大部分条款。
面对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陆征祥知道,一旦在条约上留下名字,那将是遗臭万年。只可惜时局如此,独臂难挽狂澜。签订条约之后,陆征祥沮丧地对袁世凯说:“从此我陆征祥千秋万代被人唾骂!”
条约的签订让陆征祥抱憾终身。那么有没有办法解除这个条约对于中国的限制,让中国完成“土地之完全,主权之恢复,经济之自由”呢?
当时,有观点认为,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战后和平会议会是一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