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武帝时创立官方正规的太学起,便有了太学生的休假现象。到隋唐时代,才确立国子学(即太学,又称国子监)学生的放假制度。据记载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常假,以十天为一旬,学生放假一天。当时国子学设在京都,学生们大都住校就读,所以放这种常假时,外地的学生一般不回家。第二类假是每年5月间,这时暑夏伊始,正是植物茂盛、田里麦子成熟之际,故该假叫作“田假”。第三类假称为“援衣假”,不言自明,这是由于天气转凉、需要添加衣衫而放的假,时间相当于阳历的10月。“田假”和“援衣假”都要放一个月左右的长假,在放这两个假时,学校对家住京都200里以外的异乡学生,给予扣除用在探亲赶路时所占去时间的照顾。
(据《文史天地》谢建平/文)
中国古代四大名亭
中国四大名亭,是我国古代因文人雅士的诗歌文章而闻名的景点。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的醉翁亭,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命名。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陶然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